保健食品≠健康食品 營養師:選購保健食品前你應該知道的事

保健

理科太太在募資平台上賣起「太空人維他命」,號稱「1 瓶抵 12 瓶」能讓人「狀態好到爆炸」,短短一週募資超過三千萬,引起大家熱烈討論。Heho 營養師宜庭來談談該如何判斷保健食品是否符合自身需要,保健食品和健康食品又有哪些差異呢?

保健食品選你「需要」的

在選購保健食品或一般食品時,民眾很容易受行銷話術影響,覺得「好像真的很厲害」就急著下單,而沒有好好看清楚買的東西是不是適合自己,或是是不是真的需要補充,但要怎麼知道「保健食品」是不是你需要的呢?

一、看清楚「適合及不適合族群」

沒有一種保健營養品可以滿足所有人的需求,因此保健食品在設計時都會有針對的客群,以及需要避開的族群,是給一般民眾簡單判斷自己是否適合該產品的第一步。

二、判斷主要營養成分是你需要的嗎?

營養成分的「訴求」可能是你需要的,但不一定是你缺乏的。例如你知道自己有貧血的狀況,看到有宣稱「有助於紅血球形成」的 B6、B12 和葉酸就想買,但貧血的原因有很多,如果你缺的是鐵呢?或是你上班常覺得累,看到可以讓自己提升精神狀態的營養品就下單,但睡眠作息飲食依舊亂七八糟,還期待會短時間見效嗎?

要知道自己缺那些營養素有幾個方法:

  1. 健檢報告:如果已經出現缺乏症狀且經診斷確定,或健康檢查時抽血檢驗的結果確定缺乏某些營養素是最直接的,如果想補充保健食品,或不確定哪些食物該多吃少吃,建議直接詢問醫院營養師或預約營養門診諮詢。
  2. 檢視飲食狀態:每天哪幾大類食物應該吃多少,可以參考《一天該怎麼吃最健康?營養師教學口訣:快速記住每日飲食指南》,花五分鐘思考自己飲食是否均衡,是不是哪一類的食物明顯吃不夠,有沒有辦法從飲食中補足?真的沒辦法才會去思考是否需要由補充品補充
  3. 是否處於高需求狀態:青少年、孕期、哺乳期、術後、腸胃吸收不佳、抽菸酗酒或高壓常熬夜等等,的確都會因生理狀態使特定營養素的需求提高或是消耗增加,飲食中吃不夠就會需要額外補充,最有效率的方式還是給專業人員評估。
圖片來源:衛福部《每日飲食指南手冊》

食品非藥品 無法取代正規醫療

要特別提醒大家的是,不要想用保健食品取代藥物或正規治療方式,保健食品只能算是「一般食品」,必須搭配飲食、作息和正規治療才能改善健康狀況,否則只是治標不治本。只有「健康食品」(小綠人標章)才能標示特定功效,但也不能用來治療或矯正疾病,切勿因為誤信保健食品療效而耽誤治療時間

廣告 -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

保健食品≠健康食品 小綠人是什麼?

廣義的保健食品包含機能性食品(具有特殊生理機能的傳統一般食用形態食品,如優酪乳、綠茶及燕麥片等)、膳食補充食品(如綜合維生素、靈芝、樟芝膠囊及綠藻錠等)、特殊營養食品(因應特殊生理狀況需求之食品,如嬰兒配方食品、特殊疾病營養品等)及健康食品

其中健康食品的認證取得及規範最為嚴苛,由《健康食品管理法》規範,並採雙軌制,以個案審查為例,業者需要附上製程品管及各種實驗或科學證據向衛福部提出申請,確認其「安全性」(毒理評估)及「科學佐證之功效性」,通過後才能取得健康食品認證,且宣稱的保健功效範圍不能過度延伸。目前只有以下 13 種可宣稱之功效:

  1. 胃腸功能改善
  2. 調節血脂功能
  3. 免疫調節功能
  4. 骨質保健功能
  5. 調節血糖功能
  6. 護肝功能評估 (針對化學性肝損傷)
  7. 抗疲勞功能
  8. 延緩衰老功能
  9. 牙齒保健功能
  10. 不易形成體脂肪功能
  11. 促進鐵吸收功能
  12. 輔助調節血壓功能
  13. 輔助調整過敏體質功能

因此,若能選購有小綠人標章的「健康食品」,安全性和功效性相對有保障,不過目前台灣通過認證的小綠人健康食品只有不到 500 項,且即便有通過認證,也不代表能和「健康」畫上等號,必須同時認清其他成分(如是否添加過多糖分),也要有「無法有治療疾病作用」的認知。

在食藥署網站中可查詢到審核通過之健康食品資料(連結),欲確認違規食品、藥物、化粧品廣告,也可以到食藥署「違規食品、藥物、化粧品廣告民眾查詢系統」查詢(連結),不盲目跟風下單,做個聰明的消費者。

文/吳宜庭 圖/巫俊郡

延伸閱讀

碳酸鈣、乳酸鈣、海藻鈣差在哪裡?市售 6 大兒童補鈣保健食品比較 

想養生反而大出血!服用3大心血管疾病藥物請小心「保健食品」 

兒童保健食品挑選要注意的 3 件事 營養師:補錯小心傷身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