減肥聖物「櫛瓜」烹調要注意!四種品種差別一次看

20231206_減重好夥伴櫛瓜怎麼吃?國內4種櫛瓜差在哪?營養師提醒2族群注意攝取量

減脂料理中總少不了「櫛瓜」的身影,正因為無澱粉、低 GI 、高纖維是減重的好夥伴,不論是炒、烤、氣炸、焗烤,各種料理方式也都有各自擁護者,營養素更是在「世界健康食物」中之評比為絕佳等級,但並每所有人都適合吃,營養師提醒:「櫛瓜富含鉀離子,對於嚴重心衰竭及慢性腎臟病患者需要限制攝取的量。」

國內四種櫛瓜品種一次看懂

櫛瓜別名又叫做「夏南瓜」,雖然是歐洲與美洲地區的夏季作物,但這幾年國內台南也有栽種,不僅讓價格變得親民,也有不同品種可以選擇,包括台南1號(深綠色)、台南2號(綠色)、台南3號(白綠色)、台南4號(黃色),外型顏色不同口感也略有差異。

  • 臺南 1 號:綠色果皮,抗白粉病特佳,冬作具優勢。
  • 臺南 2 號:綠色果皮、較耐熱、幼瓜長、產量佳。
  • 臺南 3 號:白綠色果皮、果肉最細嫩。
  • 臺南 4 號:黃色果皮亮麗,高溫或病蟲危害易使黃色果皮發生綠斑。

櫛瓜為什麼能幫助減重?

許多減重者都喜歡吃櫛瓜?櫛瓜真的對控制體重有幫助嗎?Heho 營養師劉思妤分析:「櫛瓜含有大量的水分,是一種低熱量的蔬菜,每 100 公克僅 13 卡,可以取代高熱量食物攝取,達到體重控制的目的。」

此外,櫛瓜還有α 胡蘿蔔素、β 胡蘿蔔素、葉黃素、玉米黃素、β 隱黃素等抗氧化營養素,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,在「世界健康食物」中是排名極佳的食材。

櫛瓜可以連皮帶籽吃一起,即便不擅廚藝者也可以簡易烹煮,用小火乾煎再灑點鹽就相當美味,這幾年越來越多民眾在家也會料理櫛瓜,但在挑選櫛瓜時有一些挑選的秘訣,像是如果抹起軟綿就代表不新鮮,可以把握以下挑選原則:

  • 長度 15-20 公分、重量為 250 公克
  • 蒂頭乾燥不枯黑
  • 表面沒有凹痕、瘀傷、表面光滑

兩大族群吃櫛瓜應調整烹調方式

但並非每一個人都合適吃櫛瓜,劉思妤分析:「櫛瓜中的膳食纖維,會被腸道微生物發酵產生氣體,有些人在食用後可能會有脹氣和腹痛的情況出現,吃櫛瓜容易脹氣的民眾,建議減少單次攝取量及攝取頻率。」

此外,櫛瓜富含鉀離子,是一種重要的礦物質,可以維持神經、肌肉和細胞正常功能運作。不過,劉思妤提醒:「對於嚴重心衰竭及慢性腎臟病患者而言,這兩大族群需要特別限制高鉀食物,以避免高血鉀症。」

所幸鉀離子很容易溶在水中,如果想要降低含量,劉思妤建議可以把櫛瓜切塊,用熱水燙過後撈起來,加入油炒或油拌,就能大量減少鉀攝取量。

櫛瓜出現「苦味」還能吃嗎?

有些民眾吃下櫛瓜偶爾會出現「苦味」,其實是櫛瓜中的「葫蘆素」又稱苦素在作祟,農糧署解釋:「變苦的原因有很多,可能是生長期間施肥、日照、灌溉等問題造成,也有可能是品種差異,少量對人體無害,但苦味太重還是建議不要食用,可能會造成腹瀉。」

香港食物安全中心過去曾提出,「櫛瓜有高量天門冬醯胺,為高溫炒過最易產生有毒物質的第一名」。確實在高溫環境下(120°C),食物中的天門冬醯胺和還原糖作用,都有機會產生丙烯醯胺,溫度越高,丙烯醯胺的生成量也會愈多。

但劉思妤表示:「但是民眾不用太過擔心,相較於吃薯條、餅乾、麵包,料理櫛瓜所產生的丙烯醯胺含量非常低,若採用蒸煮、水油炒的方式,通常溫度都不會超過 120°C,可以進一步減少丙烯醯胺生成量。」

參考資料:農糧署

文、王芊淩/圖、巫郡俊

延伸閱讀
你也是櫛瓜愛好者嗎?從營養、挑選、保存到料理一次搞懂
蔬菜中也有「致癌物丙烯醯胺」!選對「烹調」方式、減少52%致癌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