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診斷出中度或重度慢性腎臟病,是否代表一定得面對洗腎?其實不見得!在病程的早期階段,只要配合正確的生活與飲食調整,仍有機會延緩腎功能惡化、避免進入洗腎階段。專家:「慢性腎臟病五大飲食原則」,幫助你顧好腎功能、減少併發症風險!

一、適量攝取蛋白質,不可過量也不能過少
蛋白質吃太多,會產生過多代謝廢物,加重腎臟負擔;但吃太少,又容易導致營養不良、肌肉流失。
- 初期(第 1~3a 期): 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約為每公斤體重 0.8~1 克。
- 晚期(第 3b~5 期): 建議降至每公斤 0.6~0.8 克。
重點是選對蛋白質來源,優先選擇生物價高的蛋白,如蛋、奶、豆製品等。
二、保持足夠熱量,避免營養不良
限制蛋白質時,容易熱量不足,導致體重下降、體力變差。
建議每日熱量攝取為每公斤體重 25~35 大卡,可搭配低蛋白高熱量的食物,如植物油、澱粉類(非加工品)來補足。
三、避免高磷食物,保護骨骼與血管
腎臟病患者代謝磷的能力下降,容易引起血磷過高,增加腎性骨病與血管鈣化風險。
避免加工食品、含磷添加劑(如即溶奶茶、香腸、火腿)吸收率高,建議減少攝取。
可多選擇天然植物性蛋白質,如豆漿、豆腐等,磷吸收率較低且營養豐富。
四、控制鉀攝取,預防高血鉀風險
腎臟病患者若攝取過多鉀,可能導致心律不整、肌肉無力,甚至心跳停止。
- 蔬菜建議川燙後再食用,幫助去除多餘鉀離子。
- 注意湯類、羹飯、燴飯、咖哩等勾芡料理,鉀含量高,應適量攝取。
五、減鹽清淡飲食,避免加重腎臟負擔
過量鹽分不僅會引發高血壓、身體水腫,也會讓腎臟工作更加吃力。
建議少鹽、少醬油,使用天然香料(如檸檬、白醋、蔥薑蒜)取代重口味調味
圖 / 楊紹楚
文章原文:洗腎前怎麼吃?慢性腎臟病飲食 5 原則!不可以吃「這些」食物
延伸閱讀
一年四季怎麼吃?春夏秋冬的中醫食療報你知
壞膽固醇對身體影響大!營養師:這 8 種食物有效降低 LDL-C
減脂中藥材搭配六大減肥穴位!不用斷食也能健康瘦



